昔日“神童”今何在?———追踪东大首届少年班毕业生

发布时间:2010-05-24发布者:浏览量:3739

字体:

 

        少年班的孩子常常被人称为“神童”,二十四年前,东大招收了第一届少年班,如今这些“神童”们怎样了?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昔日的少年班班主任方永秀老师。古稀之年的方老师精神矍铄,聊起自己的得意门生,方老师更是如数家珍。
  在她看来,首届少年班(1985级)整体来说在历届少年班里是最优秀的。这个班涌现出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精英,如东大“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顾忠泽、CISCOSYS-TEMS(美国)高级工程师郑宇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策略办公室主任陈涛、NOKIA中国高级经理龚文菲、通用电气中国研发中心高级经理蔡益民、苏州天园景观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平等。怀揣着强烈的好奇心,记者又马不停蹄地寻访了少年班的几位“牛人”。
  孙晓东———走进贝尔实验室的东大人此次采访之前,一直有一个问题萦绕在笔者的脑海里:在首届少年班这样一个卓越的集体里面最优秀的人是谁?当时不知道这个问题有没有答案,或者说有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优中选优”向来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出乎意料之外,当我和方永秀老师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一抛出这个问题,方老师马上就说:孙晓东!
  孙晓东的求学之旅可谓完美的“无懈可击”。他于1985年进校,两年后就开始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他用三年半的时间学完了按常规需要六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课程,1989年7月获得硕士学位,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他是“速成的优秀研究生”。1989年8月,孙晓东进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统计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以最优的成绩通过资格考试并获得年度最优学生的DavidSprott奖,他在该校连续三年获安大略省的研究生奖学金。1993年获统计学博士学位之后,受聘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这是杨振宁先生长期工作的地方)的应用数学和统计系任教。其间,曾多次担任贝尔实验室的咨询顾问。1995年6月,他正式担任贝尔实验室统计研究室研究员。
  然而,孙晓东的成长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有许多“艰难险阻”。孙晓东的小学时代是在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里度过的,在那里他“考遍天下无敌手”。但是升入重点中学以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听不懂很多课,常常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不知所云。那时候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过学校里所有的同学。在后来的日子里,他每天给自己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努力践行自己的计划。终于,在中考中,他考出了全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刚进少年班的时候,他发现当自己第一次听到“数学分析”这个名词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在家长的辅导下系统地学习了这门课。更让他头疼的是,由于自己所在的县中英语教学水平跟大城市相差很大,他学习大学英语非常吃力。班上很多同学英语口语流利、听力出色,而他自己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听不下来。他又一次感觉到自己跟其他同学的差距,并且发誓改变逆境,超越其他同学。他废寝忘食地加倍努力,很快取得了很大进步。到一年级下学期结束的时候,他拿下了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此他在班上稳坐钓鱼台,再没有人可以超过他。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孙晓东还马不停蹄地去其它专业蹭课。他选读的土木工程系“弹性力学”课程考了满分,自动控制专业的“数字逻辑电路”课程也拿了第一。弄得其它院系的同学纷纷表示害怕孙晓东,因为他总是让专业的学子们怀疑自己是“业余选手”。后来,好几个院系给他伸来“橄榄枝”,纷纷表示想录取他为免试研究生。
  冯劲波———从来不走寻常路在85级少年班,有这么一个传奇人物:他小学二年级开始给同班同学授课;小学3年级取得南京外国语学校入学考试的数学满分;他当过电影和电视剧的主演,也做过曾经“红彻金陵”的宏泰夜总会的DJ;他是东大生医学院的高材生,如今却成为专业桥牌教练员和运动员。他,就是特立独行的东大首届少年班首任班长冯劲波。
  冯劲波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海军学院的教授,主讲内燃机;母亲是省广电厅的高级编辑。他兄弟三人,大哥1978年以高出清华大学录取线的成绩考上电子科技大学,后来远涉重洋做了纳斯达斯上市公司的技术总裁;二哥初中时代就有自己的无线电专利,成年以后更是成为这一方面的行家里手,被评为“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冯劲波小小年纪就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就经常顶替多病的数学老师为班上同学上课,三年级就当上了海英小学(学校当时设有初中部)的少先队大队长。三年级结束的时候,他参加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首次公开招生考试,数学考了满分,语文却不及格。因此,他被确定为南外的“候补生”。眼看升入南外无望,冯劲波“一气之下”回到海英小学,决定直接跳到五年级。当他在五年级上了一个月课的时候,南外的录取通知书却“不期而至”,于是冯劲波又去了南外。在强手如云的南外,冯劲波依然是风云人物。他一进校就担任少先队大队委,五年级的时候,广西电影制片厂为电影《心泉》到学校挑选儿童演员,“星光四射”的冯劲波一下子被选中,并担任影片的主角。就这样,冯劲波在广西一呆就是4个月,因为影片的导演酷爱桥牌,冯劲波在剧组里第一次接触到桥牌,并且从此跟桥牌结下了不解之缘。拍电影的同时,他也顺利地“逃过了”小升初考试,回南京以后学校为他开了“绿灯”,让他直升本校初中部。高二的时候,当时的南京工学院首届少年班招生,冯劲波轻轻松松就考上了。依靠五颜六色的获奖证书和出色的能力,他成为少年班的第一任班长。
  进入大学以后,身为“一班之长”的冯劲波却成为“最难管的学生”。他经常带同学们出去玩,用方老师的话说:“能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他大一就当上了桥牌协会的会长,每周定期组织协会活动。在他的号召下,很快就“忽悠”了五百多号人加入协会,这在当年可是个非常庞大的队伍。因为对桥牌的喜爱,冯劲波牺牲了很多学习时间,渐渐地不再是学习上的尖子了。但是,他的牌技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四的时候就成为全国的青年冠军。毕业以后,冯劲波被分配到南京医药总公司的下属单位,但是他只干了几个月就自己把“铁饭碗”给扔了。随后他在夜总会做过DJ、承包过娱乐场所,也当过竹地板销售公司的法人。如今,他是南京体育学院等高校的兼职教授,还创办了自己的桥牌俱乐部。因为桥牌俱乐部都是非盈利性的,所以很多俱乐部在开业以后很快就“夭折”了,冯劲波的俱乐部目前在南京是唯一的一家,是名副其实的“独苗”。近年来,在国内各种桥牌大赛中,冯劲波屡屡大显身手,先后获得全国锦标赛冠军(一付一比项目),北京神华桥牌大赛冠军等奖项。今年7月,冯劲波辅导的学生获得了全国青年桥牌大赛的冠军,这些学生只训练了短短2年就获得这样的荣誉实数不易。谈到如何给孩子选择特长班,冯劲波建议家长不要只盯着钢琴、围棋等传统项目,他说:“每一个项目都需要有人学,目前学桥牌的孩子太少了。牌桌如人生,打桥牌既能锻炼思维,也能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庸俗一点说,桥牌打得好,也可以为升学提供捷径,清华大学等许多高校都有为桥牌特长生加分的政策。”
  张彤———少年班走出的市长谈到85级少年班,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彤。他是全班唯一一个“走上仕途”的学生。少年大学生从政,在全国也比较罕见。大学毕业那年,扬州市财政局招收信息人才,自动控制专业出身的张彤一下子就被选中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突出的学习能力让他很快就在单位脱颖而出,然而张彤并没有居功自傲。渐渐地,他发现只有学好财会知识才能更游刃有余地做好财政系统的工作。于是他刻苦钻研财务和会计知识,还参加了苏州大学开设的经济管理函授班。那时候每周工作6天,只有星期天是休息日,张彤就抓紧每一个星期天如饥似渴地学习。1992年会计师职称从评审制变成考核制,翌年,张彤就考取了会计师,随后,又成为高级会计师。1995年,半路出家的张彤开始涉及财政局的核心工作———担任预算科员,后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先后做过副科长、科长。2006年,他被提拔为扬州市财政局副局长,第二年又调任江都市副市长。在江都,张彤分管工业经济、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和金融。在东大打下的扎实的专业基础让他工作起来非常轻松,今年10月,某大学的一个项目组带着光电互感器项目去江都洽谈,张彤敏锐地感觉到这个技术是电网智能化的关键,对整个产业链有很强的拉动和辐射作用。很快,他就代表市政府跟对方谈好了合作方案。事后,项目组的人称赞张彤具有一双“高技术的法眼”。当时有好几个地方都看上了这个项目,但是张彤看得准、下手快,在别人还在计算利益得失的时候就下定了合作的决心,所以江都抢得先机,拿下了这个项目。如今,公务繁忙的张彤还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去年,他远赴美国在杜克大学系统学习了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收获颇丰。
  张彤认为少年班给了他3件“宝贝”:一是独立生活的能力,因为少小离家,所以很早就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善于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二是自我学习的习惯,少年班的师资很棒,授课教师是各自学科的“大拿”,这些名师们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三是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少年班的娃娃大学生们都是彼此的“儿时伙伴”,少年时代培养的友谊简单透明、弥足珍贵。张彤说,少年班的朋友都是一辈子的好友,在那里他们学会了与人为善,这是让少年生们受益终身的。如今,张彤的女儿已经12岁了,是扬州中学的初一学生。张彤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不管工作有多忙,只要不出差他就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吃早餐,然后把小姑娘送到公交站台,利用早上的时间跟孩子进行充分的交流。谈到对女儿未来的打算,张彤表示他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给她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采访的最后,张彤说到:“当然,如果女儿能到东大上学,跟他老爸一样成为少年大学生,我会非常高兴!”
  花絮———“光棍堂”里的爱情“少年班的孩子们也谈恋爱呢”,方老师说。这句话简直让笔者大吃一惊。印象中的少年班学生一般都是埋头苦读的小小少年,很难跟“早恋”这个词扯上什么关系。据方老师回忆,少年大学生谈恋爱的不在少数。这群孩子大多知识“早熟”、聪明睿智。与之相对应,他们往往也思想早熟、古怪精灵。不过,对于这些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所谓“谈恋爱”,也就是在相互欣赏的基础上一起聊聊学习、聊聊未来。尽管如此,方老师还是对神童们的早恋行为大肆镇压。当年,方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去检查学生宿舍,遇到有女生在男生宿舍或者男生在女生宿舍的,她就会严厉批评他们,方老师常常训得男生潸然泪下,女生痛哭流涕。
  方老师说,首届少年班共有32个学生,其中24个男生,8个女生。值得一提的是,85级少年班的8个女生个个都是美女。全班有4个男生宿舍、1个女生宿舍、1个与其它班级学生混住的宿舍。有一段时间,同住一个宿舍的3个女生经常去另一个宿舍找她们各自的“男朋友”。那个男生宿舍的其他同学不乐意了,他们找来一块木板,上书“光棍堂(闲人免进)”几个字,隐晦地提醒女同学们不要去串门。有一次,他们知道有个女同学要去宿舍玩,就在门头上放了一个扫帚。那个女孩子一推门,扫帚就砸到她了,吓得小女生哇哇大哭。还有一次,有个宿舍的老大把自己的女朋友带到宿舍,年纪小的同学们就跟着起哄。无奈之下,老大把小同学们全都赶出去了。谁知,当天晚上老大就听到自己“谈情说爱”的“甜言蜜语”在耳边“精彩回放”。原来,调皮的同学们在离开宿舍之前悄悄按了录音机的“录音”键,把老大的恋爱场景来了个“现场直播”。(唐 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