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教学当艺术待学生如手足——记国家级教学名师李爱群教授

发布时间:2010-05-25发布者:浏览量:1332

字体:
 
        李爱群,男,1962年7月生,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李爱群教授自199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在一线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长期以来,他坚守教学第一线,教书育人,既传授专业知识,又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协调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二十年来,他在教学、科研领域躬耕不辍,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和同行的尊敬和赞誉。他是老师的得意弟子,他是学生的指路明灯;他把教学当做艺术精雕细琢,他把学生视为手足精心呵护;他在科学道路上跋山涉水耕耘不辍,他在教学管理上独辟蹊径匠心独具。近日,他从众多参评名师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成功得益于“名牌”老师的精心指导和严父慈母的言传身教
        李爱群教授常说:“土木工程学院一直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里有一批大师级教授”。谈到土木工程学院的名牌教授,李爱群更是如数家珍。他说,东南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单炳梓教授是闻名遐迩的大师级教授,单老师一直把教学当作一门艺术,形成一整套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措施,使教学出神入化,这对年轻教师很有教育意义。另一位对李爱群教授影响很大的老师是已故的原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蒋永生教授。李爱群教授说,蒋老师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独特魅力,和蒋老师在一起,体味他的言传声教,久而久之就会在不经意间学到很多东西:例如优秀教师对教学的精益求精,以及对青年教师的殷切期望。李爱群教授同时对著名的结构工程和预应力专家吕志涛院士充满了敬意,李爱群认为吕院士对科研的洞察力很强,对结构受力性能的深层次机理的分析精准、深刻,这些对学院学科发展和青年教师、研究生的培养都意义深远。说起影响李爱群的老先生,还有一位大师级的资深专家,那就是丁大钧教授。李爱群攻读博士学位时师从丁大钧先生,丁先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著名土木工程专家,他精通书法绘画,还以诗词见长。如今86岁高龄的丁先生仍然笔耕不辍,丁先生对李爱群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丁老师身上,李爱群学到了“持之以恒”做学问的精神。李爱群教授的硕士导师程文瀼教授则是对他有着全面影响的恩师。程教授思维活跃,往往能化繁为简,把握要害,引导学生少走弯路。程教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科研方法,喜欢刨根问底。从程教授身上,李爱群学到了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
        父母是孩子的首席导师,人的成功往往与家庭的影响大有关联。李爱群出身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书香门弟,他的祖父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书法家,曾经担任过校长、国民党的上校军官。他的叔叔是一位全国优秀教师,也是桃李满天下。李爱群的家庭是典型的“严父慈母”的模式,他的父亲49年全国解放前参军,后退伍转业到合肥,并且在那里安居乐业。李爱群兄弟三人,父亲对李爱群兄弟要求很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三兄弟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他们学习书法和武术,希望他们“全面发展”。相对于父亲的“严与慈”,母亲对他们的教育以“爱”为特点。李爱群的母亲宅心仁厚,人缘颇好,母亲给他们兄弟的是无微不至的关爱。
 
毫无保留地在学生身上倾注自己的心血
        李爱群教授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常说,教师应该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学会启迪智慧。他认为东大的学生都很聪明,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启迪智慧比传播知识重要得多。在李爱群看来,教师的第一要务实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他觉得兴趣是创造力的源泉,是发现问题的起因,是解决问题的基石。“因材施教”是李爱群说的最多的话之一,每年接手大四做毕业设计的学生,李爱群总是事先摸清他们的基本情况,搞清楚哪几个学生考研,哪几个保研,哪几个马上找工作,哪几个毕业有困难。
        他不仅关注优秀学生的培养,还对大家眼中的“落后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多名对学业无兴趣、留级、萎靡不振、对自身丧失信心的同学通过他的教育、帮助,均学有所成,有的已在国外留学或工作。他说,学生的成功就是老师的成功;老师为学生所付出的都是应该的。对于毕业有困难的学生,李爱群倾注了很大的心血。他首先一次次地找这些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然后再调动毕业设计小组中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他们共度难关,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帮一,一对红。”再次,把这些学生纳入相应的科研小组里面,让组里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督促指导这些“后进生”进行学习。通过这些措施,这些年来,李爱群接手的后进生全都如期毕业了。
       对研究生,他更是严爱有加。在学业上,他对每位研究生都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计划,在对学生的指导和交流中,他总是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谬误。他的研究生都知道,李老师不仅抓选题、抓关键技术路线、抓创新点,还抓所谓的“细节”。每个学生的学位论文在完稿后起码得改三遍以上才能通过:常常是第一遍提出详尽的修改意见,大到篇章结构,小到每一个标点,他都会用铅笔改过来。研究生每修改一稿,都要把上次的原稿一起交上,他一一对照确认无误后才能通过。
      在教育教学改革领域,由他主持的“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课程获2006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由他作为负责人建设的土木工程专业于2006年、2008年分别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国家一类特色专业。这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研究,涵盖了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寓于教学全过程,并积极支持学生广泛开展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目前,他还担任了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土木/建筑/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在教学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材建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定和其它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跋山涉水耕耘不辍
       李爱群教授的主要科研领域集中在“大型工程结构减振控制与安全监测”方面。这是国际土木工程界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通俗地讲,这一领域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型公共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能力,其最终目的是要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自攻读研究生开始,他就在导师——著名土木工程专家丁大钧教授、高层建筑结构专家程文瀼教授的指导下瞄准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开展了探索性的研究工作。近二十余年来,他围绕结构减振控制与安全监测这一学科前沿领域,从理论、技术、设计方法、技术标准和工程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将仅仅考虑地震等作用的极端情况拓宽到考虑工程结构全寿命期工作性态的演化过程。近年来,以他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承担了结构减振控制和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863课题,主编了国内第一本建筑消能阻尼器国家行业标准,研究成果已成功地应用于北京奥运会议中心、北京工人体育馆、北京六机位机库(世界最大跨机库之一)、润扬大桥、苏通大桥(世界第一大跨斜拉桥)等20多项重要工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做科研苦,李爱群教授从事的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的研究则需付出更多。多年来,为了科研李爱群不知道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有时候甚至几天几夜连续作战。2005年1月5日到8日,李爱群带领一批师生赴润扬大桥做静动载试验。做这个试验的时间是每天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6点,连续做4天。试验内容是54辆车,每车载重20吨,按编队过桥。包括指挥部领导在内的上百人在现场参与和观摩,试验难度非常大。一月份正是江苏最冷的时节,在那样的天寒地冻的日子里熬夜做如此高难度的试验,劳累程度可想而知。“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在李爱群和一批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连续作战的幸苦,顺利地完成了试验。
辛勤耕耘终于结出累累硕果。
       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了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5项,他所带领的工程结构减振控制研究团队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所取得的突出研究业绩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赞誉。
 
不遗余力地提携青年教师和学生
      李爱群认为,青年教师来到东南大学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青年教师应该珍惜机遇,把自己打造成优秀教师。在他看来,教学是基础,青年教师应该把搞好课堂教学当成自己的重要工作。其次,应该协调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能因为教学有压力就放弃科研。李爱群深切体会到青年教师的成长压力。他把青年教师的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博士生邓扬来自湖南,研一的暑假,他跟着李老师做科研项目。在项目的攻坚阶段,邓扬的母亲突然生病了。犹豫再三,邓扬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了老师。李爱群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就说:“你赶快回家,项目的事情你现在暂时别管了,来回路费我给你出。”孙鹏是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回忆起一件往事他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是大四的时候,有一次他参加结构竞赛,但是没有训练场地。他们几个同学不知道应该向谁求助,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李爱群院长,没想到公务繁忙的院长竟然把这件事当成大事了,他很快地帮助孙鹏他们解决了参赛场地的问题,还给了他们很多专业上的指导。
       采访中,土木工程学院张星书记说,此次李爱群院长获得全国教学名师的殊荣绝非偶然。因为在李院长身后,有土木工程学院一以贯之的尊师重教的光荣传统,有一批大名鼎鼎、德学双馨的大师级教师,还有众多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最后,作者希望借用前几天李爱群院长参加学校本科生开学典礼时的一番话结束本文。李院长说:“东大土木历史悠久,这里培养出十多位院士和国家级大师以及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东大土木前程似锦,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土木工程大国,土木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祝愿每一位新同学积极向上!阳光!潇洒!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人生!”(唐 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