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动态

东南大学娄永兵教授团队在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1-05-272278发布者:李震

分享到:

【东大新闻网5月27日电】(通讯员 娄永兵)近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娄永兵教授团队在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Cu−Sb−S Ternary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 Plasmonics”为题,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no Letters》上。

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LSPR)效应的金属金和银纳米材料一直是纳米领域的研究热点。英国化学家法拉第(Faraday)于160多年前发表了有关金属纳米材料(即胶体金)的合成和光学性质的第一篇科学报道。在2009年之前,几乎所有的等离子体工作都是基于贵金属铜、银和金进行的。直到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教授、东南大学娄永兵教授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lemens Burda教授等人通过开创性的理论预测和实验,首次证实了半导体纳米材料也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激元性质,这一发现打破了之前人们对于等离子体只能局限在金属纳米材料中的固有认识,将其扩展到了半导体纳米材料中。自此,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相继地,其他类型的半导体纳米晶如WOx,MoOx等也被证实具有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性质。

此次是娄永兵教授、赵一新和Clemens Burda教授的再次合作报道,提供了一种更加广泛、更加精细的实现三元半导体等离子激元的调谐方法,为开辟具有宽光谱特征的等离子激元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此外,这项工作还阐明了实现连续等离子体吸收的潜在的载流子浓度要求,揭示了合成和定量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光学特性。该方法为等离子激元半导体的精确调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本论文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刘国宁,通讯作者为东南大学娄永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赵一新教授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lemens Burda教授。东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该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和凯斯西储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基金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1c00006  

  

供稿:化学化工学院


(责任编辑:翟梦杰审核:宋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