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新闻网12月19日电】(通讯员 陶立 吴汪然)12月7日至11日,第70届IEEE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IEDM)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东南大学今年共有两篇第一单位论文发表。
继2022年实现IEDM首次突破以来,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孙伟锋教授、吴汪然副教授团队以东南大学为第一单位在今年IEDM的ODI (optical, display and image) Session发表了题为“Flexible Active-matrix Micro-LED Display Utilizing InSnO TFTs with High Mobility of 39.1 cm2V-1s-1 and Mass-production Compatible Process”的论文。报道了一种采用高迁移率ITO薄膜晶体管作为有源驱动电路的柔性Micro-LED显示(图1),采用兼容大面积制备工艺的方法,在ITO薄膜晶体管中实现了高达39.1cm2/Vs的平均载流子迁移率,为大面积柔性Micro-LED显示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此次会议上,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团队还宣讲了基于二维PtSe2的自供电无线多合一收发器-传感器电路(SWATS)“2D PtSe2 enabled Self-powered Wireless All-in-one Transceiver-Sensor Devices”,这是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单位在SMB(Sensors, Mems, and Bioelectronics)Session的首篇IEDM论文。该工作由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陶立教授牵头,集成电路学院孙立涛教授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陆卫兵教授与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李卫胜教授共同完成,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王哲涵为第一作者。如图2所示,SWATS集高灵敏度分子传感器(32%·ppm-1, LOD<50 ppb)、宽带异质光电探测器(360-940 nm)和吉赫兹(GHz)射频晶体管等模块于一身,可同时实现传感信号收集、调控与传输等功能,并可通过太阳能和电磁能混合能量收集模块工作从而无需电池。基于SWATS的可穿戴感通融合电路为未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万物互联、智慧医疗等应用场合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基础。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江苏省重点研发重点项目课题、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项目课题和平台的支持。
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EDM)是全球报道电子器件最新设计、制造、物理及建模的顶级会议,在国际半导体技术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被誉为“电子器件的奥林匹克盛会”,它是国际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以及业界巨头如英特尔、台积电、三星、IBM等展示其先进技术节点和最新研究进展的重要平台和半导体器件技术发展的风向标。
供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责任编辑:翟梦杰 审核:宋健刚)